「臺北自然生態保育活動」緣起為「臺北自然生態保育週」,由財團法人台北市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從1998年起舉辦。此活動宗旨為與各個保育團體共同向台北市民推廣生態保育之觀念與知識。
本活動原為每一年度邀請產、官、學界及各保育團體舉辦實體生態市集為主。2003年經歷了SARS延期舉辦擺攤活動,而如今(2021年)碰上了COVID-19,因應疫情及數位化時代的變遷,則轉為線上活動。
今年主題為「同一個地球。群集與一」:
「同一個地球」
呼應到今年一個地球峰會的主題,提醒大眾我們與大自然的不可分割性及連結性,我們所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到他人或是大自然的運行。
「群集與一」
為群眾於疫情期間居家隔離,卻能於網絡上觀展與大自然群聚,創造出各位公民都需盡到之保育責任,以維護大自然生物多樣性資源之公共財,成就我們「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之理念。
-
- 週三保育線上之夜
-
- 時間
- 晚上 1930-2100
-
- 地點
- google meet (將再提供相關連結給成功報名者)
-
- 報名人數
- 120人
-
- 報名截止
- 額滿為止
-
- 報名費用
- 免費參加
-
9/22守護天空中的精靈報名鏈接
一早醒來聽到窗外咕咕…咕咕…,斑鳩又在追女朋友啦,幾隻麻雀嘰嘰喳喳的一起飛過,生在台北市民是否都有同感呢?
台北市週圍環山,行道樹路樹多,加上公園校園等綠帶串連,提供了大量野鳥良好的生存環境,你家的巷口就是牠們的家!然而對野鳥們來說「台北居大不易」,春夏秋冬四季都面臨不同的生存挑戰,究竟在城市共生的人類要如何保護鳥類?透過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的經驗分享,邀請大家一起來守護天空中的精靈們!講師:張瑞麟 — 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
-
9/29野地視界 – 自然攝影與野地相遇小故事報名鏈接
野地裡的花、草、鳥、獸、蟲、魚…..在數位相機技術爆發的年代,大家總會想把影像帶回去,呼應對自然的友善「除了攝影什麼都不取,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概念。
手機相機成為人人手上都一機的年代,為什麼還是很多人,使用單眼相機以及各式各樣的交換鏡頭來拍照?手機不能取代相機嗎?為什麼?
野地攝影很重要的是過程,友善環境自自然然是很重要的,在野地情境中,人與自然的面對面、眼對眼,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讓記錄下來的影像,能夠成為更好的故事,感動更多人關心自然、愛上自然。講師:王力平 —
羽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影片部導演
中國文化大學 森林暨資源保育學系 助理教授 -
10/6在城市中狩獵-台北市生態之旅報名鏈接
台北市身為台灣的首都,卻有70%被森林綠地覆蓋,數量眾多都市綠地彼此連接,讓數不清的生物能與市民比鄰而居,在市中心秘密地建立起小巧卻穩定的族群而不為人們所知;都市周邊大片的森林是野生動物的主場,但有如河川支流般密集的交通網路,卻讓市民能在短短的半小時內,拜訪屬於動物的國度。台北,不僅是座會呼吸的城市,也是人與野生動物共存共榮的國度。
不過台北市長久以來商業化與繁忙擁擠的形象,讓這裡蘊藏的生態旅遊資源常常被忽視了。當人們假期遠走中南部、東部參與生態活動,並抱怨自己住在只有一望無際水泥叢林景觀的台北市時,可曾想過,這些特別的動植物和壯麗景觀,也許就在離你家半小時車程的地方安靜的等待著你呢!講師:鍾咏慶 —
TPHAecotourism台北城市狩獵共同創辦人
研究生-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環境教育研究室
-
- 臺北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 臺北市動物保護處
-
- 挺挺動物應援團
- 文章專欄創造理性對話,一起「挺挺」動物
-
- 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
- 文章專欄守護公園生態 請勿餵食野生動物
-
-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 文章專欄守護公園生態 請勿餵食野生動物
-
-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 文章專欄守護公園生態 請勿餵食野生動物
-
-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 文章專欄蝴蝶群舞 臺灣的夢幻天空
-
- 莊福文化教育基金會
- 文章專欄如何共情遠方的動物?莊福文教為犀牛保育拉近世界與臺灣的距離
-
- 羽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
- 文章連結築起都市與自然間的橋:羽林生態的調查日常
-
- 台北市野鳥學會
- 文章連結從墜落到起飛,台北鳥會守護鳥兒的成長之路
-
-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 文章連結從墜落到起飛,台北鳥會守護鳥兒的成長之路
-
- 野鳥救傷回報系統
- 文章連結從墜落到起飛,台北鳥會守護鳥兒的成長之路
-
- TPHA Ecotourism 台北城市狩獵
- 文章連結下班後,和台北城市狩獵來一場生態旅遊
-
- 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
- 文章連結「蝠」氣就在身邊!和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一起守護蝙蝠